德國的鋼鐵煤炭行業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經歷興盛和衰落,留下很多工業廢棄地。后來德國人把這些工業廢棄地評為工業遺產,然后進行改造與開發,最終成為工業遺產旅游目的地,幫助其重獲新生,也為工業遺存的保護、利用找到了一條新路。
位于德法邊境的薩爾州是德國一個重要的工業區。該州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更是全球首個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工業遺存。
↑這是在德國薩爾州拍攝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入口大樓,該大樓由原廠房改建而成。
↑↓這是鋼鐵廠遺址內留存的工業設施。
↑兩名游客在鋼鐵廠遺址內參觀。
↑這是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的微縮模型和功能展示圖。
↑這是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內部的機械設備。
↑工業設施的縫隙中長出嫩綠色的新葉。
↑這是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家教的工業設施和博物館戶外區域的藝術作品。
1873年,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在德國薩爾州首府薩爾布呂肯附近的弗爾克林根小鎮建立。便利的交通和區域內的礦產資源為鋼鐵廠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到了1910年,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鋼梁和鐵軌的生產商,產品輻射至歐分享洲各地。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全球范圍內的鋼鐵產業發生巨大調整,歐洲規模數一數二的弗爾克林根鋼鐵廠也沒能逃脫時代的命運。生產雖然結束了,弗爾克林根卻并未將鋼鐵廠拆除,而是完整保留了高爐和原始的焦化廠外觀。1994年,因完好無損地留存原貌和對冶煉技術以及工業發展的見證,弗爾克林根鋼鐵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天,弗爾克林根鋼鐵廠已成為歐洲工業遺產之路中必到的工業遺址博物館。參觀者可在鋼鐵廠區內了解到鋼鐵冶煉的全部工序。同時,這里一直在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從露天音樂會到節日慶典,從藝術秀場到各類探討工業文明與自然環境的國際展覽,這片銹跡斑斑的鋼鐵森林攜帶著飽經風霜的滄桑歷史,被各種當代的鮮艷色彩點亮,煥發出時代的嶄新“生機”。
↑這是在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拍攝的“城市藝術雙年展”海報。
↑↓這是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遺址內展出的“城市藝分享術雙年展”藝術作品。
↑植物藤蔓和“城市藝術雙年展”藝術作品將工業設施裝扮起來。
沈陽市鐵西區是新中國“一五”“二五”時期建設起來的老工業基地,有“東方魯爾”之稱和“共和國裝備部”的美譽。這里曾經工廠林立、機器轟鳴,鐵路專用線密如蛛網。從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到第一1對1教學臺普通車床,從第一個鑄造用機械手,到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管模,這里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超百項“第一”。
曾經的輝煌遇到時代的挑戰。
隨著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老工業企業開始搬共享會議室出中心城區,原地植入新型服務業,對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已經從單一的參觀模式,向公共休閑空間、創意產業園、特色街區等多元方向轉變。
↑位于沈陽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外景。
↑觀眾參觀在沈陽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辦的“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
沈陽鑄造廠曾為新中國工業建設制造了上萬種鑄件。為保留這些時代記憶,沈陽市將沈陽鑄造廠一車間改建為鑄造博物館,后又擴建為中國工業博物館。整座博物館以中國工業發展脈絡為框架,對中國工業歷史文物和資料進行收藏和保護。漫步于展館內,無聲的展品背后,涌動著沈陽這座工業城市的血脈,濃縮了中國工業發展歷史。
↑觀眾在中國工業博物館內參觀游覽。由沈陽鑄造廠舊址改建而成的鑄造館是中國工業博物館的一大亮點,一個大型鑄造車間應有的全套設備展現在觀展者面前,讓人真實地感受到當年鑄造廠的恢宏場面。
↑↓觀眾在中國工業博物館內參觀游覽。
↑在沈陽的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活動現場。
距離中國工業博物館不遠,始建于1939年的沈陽市味精廠曾經以東北地區首個馳名商標產品——紅梅牌味精而家喻戶曉。如今,關于紅梅的記憶已經從工業風走向文藝范,園區經過保護瑜伽教室和改造,已經成為今天的紅梅文創園。人們在這里可以參觀藝術展覽、觀看現場音樂演出、購買潮流服飾、品嘗美食和中西式飲品……
↑沈陽紅梅文創園(無人機照片,2021年7月7日攝)。
↑觀眾在沈陽紅梅文創園美術館參觀畫展。
↑顧客在沈陽紅梅文創園內的一家咖啡館休閑。
↑小朋友們在沈陽紅梅文創園的籃球場打籃球。
↑年輕人在沈陽的紅梅文創園游覽。
↑人們在沈陽的紅梅文創園觀看現場音樂表演(紅梅文創園供圖)。
工業遺存背靠曾經的輝煌,面向未來的新生機。
————鏡頭對話————
————編者按————
鏡頭連接時空,影像對話世界。“鏡頭連中外”以鏡頭為媒,影像為記,透過攝影記者的視野溝通中國與世界,呈現多彩的文明交流畫卷。
策劃:王建華
攝影:李鋼 張帆 潘昱龍 楊青 孫瑞博
制作:孫瑞博
視覺設計:劉瓊
新華社攝影部 遼寧分社 法蘭克福分社 聯合制作